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逝世 曾主持发掘天门石家河遗址

(《老子》六十三幸) 老子认为人若明白得此道,可以长生,庄子思想中有神仙祈向,老子无之。

而且,《庄子》当中的寓言很多是对自由的诠释。在此书的自序中,他说: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儒家哲学不重视人的情感问题。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逝世 曾主持发掘天门石家河遗址

‘科玄论战虽然提出了问题,但都是初步的,各种论证也都是粗浅的。[29] [法]萨特著、陈宣良等译、杜小真校:《存在与虚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第55页。[60]这里,人的生命价值的超越层面的体现即本体性之所谓。他说:儒家哲学的特点,……理与情,即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不是私欲之情)是‘浑融在一起的,因而是‘活的。[41]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第274页。

如: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就是说,情感理性是更深层次的一个概念,它是蒙培元先生在根本意义上的独到概念。[46]儒家的意志学说与情感相联系,而不是与认识相联系,这是儒家意志学说的特点。

[25] 《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404页。他还说:从理论上说,自由属于意志范畴,而不是认识范畴。这就涉及到意志自由的问题了。他说:康德、海德格尔都想去掉形而上学,但又建构了自己的形而上学。

[8] 赵岐注、孙奭疏、廖名春等整理、钱逊审定:《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下同),第149-150页。这也正是前述所谓否定之否定的所指,也可以说是情之本义的当代回归。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逝世 曾主持发掘天门石家河遗址

围绕这种本体性,蒙培元先生依据儒家文献,将仁展开为四个层面进行具体疏解:从亲情的层面看仁。这两部书与‘科玄论战有直接的关系,是对论战中提出的有关情感问题的进一步发展。所谓情感理性,实质是指情感与理性的统一,而其核心是仁爱情感——它展开为亲情忠恕爱物天地万物一体四个层面。[53]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自序》,第2页。

这样一种情感,不仅具有形式,而且具有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心理基础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征,故它可以超越康德等的情感与理性二分的传统而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58] 对于作为具体理性的情感理性,蒙培元先生进行了充分论证,而论证的基本理据是情感可以上下其说——情感往下说,与生理、心理相联系,此为主体心灵的感性层面,是一种形而下的自然经验。[65] 蒙培元曾著专文《中国情感哲学的现代发展》,对袁家骅、朱谦之、冯友兰、李泽厚的相关思想进行介绍、讨论。或者说,情感本身就是形而上的、理性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他就可能成为‘佞人‘乡愿,而‘佞人是‘便口利舌之人,‘乡愿则是‘德之贼,都不能实现人的价值。例如,梁漱溟就对宋明儒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其未尽周礼之道的根本义,而此根本义不是理性而是情感。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逝世 曾主持发掘天门石家河遗址

由此可见,情与欲相通,而欲则具有贬义,含恶义。中国的儒家哲学则始终紧紧扣住人的情感问题,由此解决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不能不说是对人类哲学发展的一个贡献。

因此,近代以来对社会政治自由的追求与古代的精神自由并不矛盾。它没有形而上的纯粹性,却有生命创造的丰富性。尽管如此,在宋明时期以到清朝时期,情基本上都是在情感情欲意义下使用的。这当然不是现代人所说的个人自由、社会自由,而是道德上的意志自由。我的看法则相反,儒家不仅将情感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两千年来讨论不止,而且提到很高的层次,成为整个儒学的核心内容。我们只能说,由理知来完成性情,却不能说由性情来完成理知。

[18]后来,李泽厚则提出了情本体,以其为最后的真实,并以之为哲学的归宿。[57]实际上,蒙培元先生的情感儒学就是奠基于情感理性这种具体理性的基础上的。

情感虽然决定了意志,但意志又是有‘主向的。他说:周孔教化自亦不出于理知,而以情感为其根本,……孔子学派以敦勉孝弟和一切仁厚楯挚之情为其最大特色。

四、情感与理性之关系——情感理性 上述提到情感意志理性自由为蒙培元先生的两个独到之处,其实这两个独到之处都归结为情感理性概念。而且,精神自由与社会政治自由虽然不同,处于不同层面,但二者是有密切关系的——精神自由是社会政治自由的基础,社会政治自由是精神自由的呈显。

[40]这里,所谓儒学理论的通道儒学的特征,是蒙培元先生的理解,故亦即是他的观点。[32] 毛享传、郑玄笺、孔颖达疏、龚抗云等整理、刘家和审定:《毛诗正义》,第1006页。然则从人之欲则埶不能容,物不能赡也。[15] 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三一二页。

[2]全书共十五章,理论鹄的是情感儒学,基础概念是情感自由理性,即,蒙培元先生通过厘清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开展了情感儒学的理论建构。所谓自由天赋论,是指自由为天赋的一种权利。

[47]这里,蒙培元先生认为,自由不是与认识相连的问题,而是与意志相连的问题。[19] 沿着这样一种理路,蒙培元先生建构了情感儒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所讨论的问题,与其说是‘情与‘法的关系问题,还不如说是‘自由选择的问题。[45] 儒家亦有人提出自由概念,如前所引陈白沙论自由。

[39] 三、情感与自由之关系 上述两个方面分别谈了蒙培元先生关于情感自由的见解,接下来他就两者之关系进行了具体诠释。[68] 黄玉顺:《代序:当代哲学家蒙培元》,《蒙培元全集》第一卷,第7-8页。[15] 进入现代以后,关于情的理解出现了否定之否定式的变化——以原始儒家情为肯定,以宋明儒家为否定,否定宋明儒家而回复原始儒家则为否定之否定。关于这样一种新酒的价值,吾人赞同蒙培元先生自己所言:以人为本是儒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是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你可以信奉儒家学说,也可以信奉墨家、道家或其他各家的学说。

他说:意志本身就是向着善的目的,如果说选择,那么,这就是意志的‘自由选择,而且是‘必然的选择。[30] 参见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5页。

人是目的性的存在,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抛开世俗束缚、达到精神境界自由的过程。亦是相对于中国哲学传统讲——中国哲学传统虽讲情感,亦讲意志理性,但讲自由着实不是主流,而蒙培元先生将其讲了出来,而且是系统地讲了出来。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